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今日戲院

陳真 | 2011.06.20 04:21 | #
我一生最有把握的兩件事,一是做哲學,二是看電影. 最早的觀影印象是大約在我兩歲時,記得好像是由售票小姐抱著,在自家電影院看一部日片(那時日片尚未禁演),只記得螢幕上有一隻會吐水的大青蛙和一隻會吐火的恐龍在決鬥. 
我家電影院叫今日戲院,原是四舅歐雲明所有,賣給五舅歐雲炎之後旋即由我父母取得經營權.今日戲院建於1946年,原名小全成,網路上說什麼1984年由我表弟吳俊誠購買之後才改名,並非事實;"今日" 是我爸媽取的名,早在大約1969年我剛上小學時便由小全成改名今日.
今日戲院雖然至今還存在,但因其古老,早已變成一種歷史與文化符號.但或許是我父母太安靜太低調太不會玩歷史了,如今人們談起今日或小全成戲院時,幾乎都把1984年以前由我父母經營的那段漫長數十年歷史與幾乎天天爆滿的經營盛況給整個一筆抹煞.
跟我家人一樣,歷史怎麼詮釋表態或造冊邀功,其實我一點也不關心,不過,感覺上很奇怪的是: "今日戲院" 明明就是我家啊,從我出生那一刻起便伴我長大一直到上大學的一個家; 每天放學,六個兄弟姐妹往往不是回到住家,而是回到 "今日",幾乎天天待到散場結帳後才回家睡覺.
假日常做的事之一就是包蜜餞,先買來一大箱,然後用蠟燭封緊塑膠袋口,弄成一小包一小包拿去電影院販賣部賣. 家裏至今仍保留一個過去掛在胸前的小木箱,箱子外寫著 "冰棒" 兩個大紅字,那是在電影中場休息時間在場內賣紅豆冰棒用的箱子.
我的人生大概有一半的時間都在電影院裏渡過,特別是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今日戲院等於就是我的書房臥房遊戲間兼研究室;對於港台與好萊塢電影與電影人事物之種種歷史文化細節包括演員導演及觀眾習性和廣告看板製作及隨片登台和剪片禁片與審查制度及官員警察動輒勒索找碴等等等,暸若指掌,歷歷在目. 如果有人想了解一種真正 "活的" 有關電影的歷史,那我大概可以足足講上一整年的課,而且保證都是第一手經驗.
以上是題外話,我只是想說,世上有哪些好導演,大概很少有我不知道的,但永生樹的導演 Terrence Malick 我之前真的就一無所知了.一直到最近,因為永生樹的關係,才聽聞此人. 聽說他在1978年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之後,因為覺得自己拍電影拍得很差或沒什麼特別靈感,所以得獎之後連續20年沒有作品.
今天跑去看永生樹,竟然一大堆觀眾,讓我很訝異,因為我平常看電影往往是一人或兩人包全場,沒有半個觀眾,沒想到這電影竟吸引這麼多人,但我猜這些觀眾大概都是來看明星,而不是來看電影的. 果然,前後左右都是這類電影智障,一邊看一邊還會發出怪聲或一邊罵,表示其不耐煩.
旁邊一對年輕男女不但全程發出噪音,女的還翹腳至前座左右搖晃表達不屑. 電影一結束,那男的故意大聲說給全戲院的人聽,他說: "我真的要飆髒話了!" 女的說: "對啊,我們去問看看是不是放錯片子了!" 男的嘴裏還一直嘟嚷著 "退票!退票!",最後男女異口同聲說,要趕快回去寫facebook,告訴大家不要浪費錢看這爛片.
後面一對夫妻也是嘴裏唸唸有詞,這些人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真不知道他們究竟是期待看到什麼? 看到男女主角脫光衣褲上床做愛給大家看? 還是看到什麼碗糕溫馨感情戲高潮迭起衝突不斷?
當時電影還沒演完,字幕還在跑,這些半票觀眾卻大小聲一直罵,還好我自從回台四年,忍功已練到爐火純青,要不然真是會發生慘案.
在台灣看電影最痛苦的事之一就是觀眾素質太差,好像沒辦法安安靜靜,非得一邊大吃大喝一邊評論甚至一邊接手機才行. 以前在劍橋很討厭跟滿屋子幾乎全是像學者那樣的人看看電影,不過跟台灣觀眾比起來,我還是寧願跟英國 "學者" 們看,至少他們安靜許多,而且往往還挺入戲,常有人散場後仍留座位上啜泣.
看電影是一種很個人化的活動,因此,我特別愛看的,通常都不會介紹大家看,因為我知道那只是我個人愛看而已,若推薦給別人看,很可能品味不搭,只是害人平白浪費時間浪費錢.
但有些電影,它差不多就像是創造出一種新的語言了,就像永生樹便屬之,因此,除非你真的很窮,要不然還是值得冒險一看,搞不好你會喜歡. 這電影讓我看到我的三個偶像的影子: 高達,Kusturica 以及蘇古諾夫.
這電影始終都不懷疑上帝,但我倒沒有如此虔誠,我常想,上帝或靈魂說不定只是一些很孤獨的怪人所創造出來的,創造出來陪伴自己,給自己一個安慰,彷彿在有限的肉體與可悲的生命處境之外還真有個屬靈的永恆世界.
這永恆的世界究竟有或沒有? 許多時候我還真的挺困惑. 人就跟細菌一樣(或比細菌好一些),上帝真的會在乎嗎? 正如我們真的會在乎渺小如一隻細菌的悲歡枯榮嗎? 億萬生靈,如塵一般,上帝有什麼理由特別眷顧我們?
陳真2011 06. 20.
=========================

《永生樹》導演慢火燉出小布爸氣 殺出重圍奪金棕櫚
2011-05-24 06:30:00 蘋果日報  
【林慧娟╱坎城報導】第64屆坎城影展於台灣時間昨凌晨揭曉最高榮譽金棕櫚獎,由美國名導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執導、「小布」布萊德彼特主演的《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獲得。害羞低調的馬力克未到坎城領獎,製片黛德嘉納轉述他的得獎感言:「我的天啊!謝謝我的太太和父母。」
由小布和西恩潘擔綱的《永》片,描述1950年代美國德州男孩傑克在嚴父慈母的教養下成長,小布飾演嚴父,西恩潘詮釋成年後的傑克,探詢生命起源、人生意義和信仰問題。
小布上周帶女友安潔莉娜裘莉赴坎城造勢,該片上周試映時大爆滿,映後掌聲、噓聲交雜;評審團主席勞勃狄尼洛昨表示:「評審有志一同認為(金棕櫚得主)就是這部片,不論格局、重要性和節奏,都符合金棕櫚獎標準。這是非常困難的決定,因為其他電影也很棒,但大多數評審認為《永生樹》最讚。」
馬力克吸眾大牌跑龍套
馬力克被視為美國影壇大師,以慢工出細活著稱,入行逾43年僅拍過《天堂之日》、《紅色警戒》等5部長片,1978年曾以《天堂之日》獲頒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隔了20年才拍《紅色警戒》,包括喬治克魯尼、西恩潘、約翰屈伏塔、約翰庫薩克、尼克諾特等好萊塢大咖爭相在片中跑龍套,也要與他合作。
67歲的馬力克畢業於哈佛大學哲學系,曾在牛津大學研讀博士課程,卻與指導教授意見不合,未完成學業。他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哲學,也曾兼差當記者。
他目前定居美國德州奧斯汀,鮮少公開亮相,外界對他的生活起居充滿好奇,小布日前在記者會上笑說:「他也會上廁所啦。」製片比爾波拉德說:「他非常謙虛、害羞,他想保留私生活,由作品替他發言。」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 蘋果動新聞 更多娛樂新聞 » 
(Spam: 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