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談社運與政治(王亦凱GG)

登錄於: Mon Sep 20 00:08:14 2004
我自己先自首好了,免得別人突然看到會心裏難過。這是要給蘋果的(報紙登出前,請勿轉
載)。給「同志」們潑這麼一盆冷水,實在沒有惡意;只是很不喜歡台灣式的社運就是了, 好像一種演藝事業。

這些根本問題不改,許多所謂改革,只是徒具虛名。所謂社運,從裏子到面子,從皮毛到骨
肉,從形式到內容,從手段到目標,幾乎就是選舉的翻版,無甚差異。連講這些都似乎徒然 ;一個問題,時間久了,積重難返。

那些乍看相似、其實本質上截然不同的東西,卻往往被直接複製,就好像我們不斷從政治人
物和選舉這些東西裏頭複雜一模一樣的言行思維,彷彿它們屬於同一種事物。

在台灣,有時你真難講說所謂知識菁英跟政治人物跟社運人士三者之間有什麼差別,至少我
實在看不出來。三位一體,全是同一種人;根據同一種價值,用同一種手段,追求同一種東 西,對人事物做出同一種評價。

陳真 2004. 9. 19.

===========
台灣社運使人失去熱情和信任

陳真 2004. 9. 16.

我在台英兩地,多少有點社運經驗,感覺完全相反。前者以「論述」為能事,儘隨鎂光燈起
舞,動輒治國平天下,講一套漂亮思維。燈光黯淡處則乏人問津,彷彿根本沒這回事。「熱
情」就跟股票行情一樣,隨著外在矚目程度而變動。

而且,分別心很重,身份有高低,人員分貴賤,沒有幾兩重,往往難以插嘴。社運本是眾人
事業,卻成為一種菁英秀場,對外總是名人領銜演出,動輒發表救國救民宣言,彷彿一切因
之大功告成。裏頭待久了,喪失熱情和信任,原來改革者比被改革者還封建野蠻。

西方反戰運動很驚人,但我卻從未見什麼「論述」或「名人宣言」。社運就是一種生活,滲
透在食衣住行每個層面,而不是特定時空下的一種新聞性活動。比方說向來支持軍火貿易和 侵略戰爭的ESSO 石油公司(在美國叫ExxonMobil),對它的各種抗議、抵制或非暴力騷擾,從未間斷。一些 歐洲人的車子上總是貼個「禁止 ESSO」貼紙,上面畫著一根加油管,不是滴出石油,而是滴出鮮血。

西方人並不反智,更不打高空。社運畢竟不是政治本身,更不是學院作文比賽。它是一種信
仰,信不信由你,沒有多少議論空間。就跟傳教一樣,著眼於某種概念價值在任何一種現實
世界的呈現,而非著眼於某種現實本身。它的正當性,並不來自於某種智性上的(intellec
tual)認知,而是來自某種道德(moral)態度。它最終不是考慮利害,而是考慮對錯;旨
在提倡或確保某種挑戰現狀的價值原則,而不是提出一套符合多數人口味的政見或具體施政
藍圖(那是選舉,不是社運);更不該談什麼武器效果優劣,以便議價。

比方說人權組織,必然只根據某種原則性規範及普世價值來從事良心犯救援或人權保障,不
會在政治層面上提出施政藍圖。它當然可以要求人權立法,但這樣一種要求,依然基於某種
普世原則或特定價值,而不是基於一套出自利害考量的政治見解。

一些人權團體,比如國際特赦組織,更禁止成員在從事救援良心犯的同時談論該國政治。即
便前幾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十分激進的「無國界醫師組織」(MSF),經常譴責列強或獨
裁政權之蠻橫政策,但再怎麼激進,也不會企圖提出一套施政藍圖來促進當地和平或解決人
權問題。並非他們無能論述,更非懦弱,而是因為那根本不是社運該做或能做的工作。

名稱變來變去的台灣「公投非戰家園」團體,近日重申所謂「止戰取代反戰」的說法,謂之
根本思維之思想釐清,但究竟釐清了些什麼,我實在看不出來。如果這樣一種社運方式可行
,世界各地反戰運動可就輕鬆了;不用再冒著被關被打的危險去反戰,只要從根救起,「止
戰」就行,只要叫自己政府和世界各國簽訂五十年和平條約不就得了?沒幾個人會反對這樣
的美事吧?但現實是如此童話世界嗎?歐洲各國民意大多反對侵略伊拉克,但他們的政府還 不是一樣照挺美國?

社運該踏實,不要膨風。踏實就是做自己實力範圍內的事,一分實力就做一分的事,不要唱
高調,不要自欺欺人。能力大小無所謂,只要把能力所及的工作做好就行。比方說,該「非
戰家園」團體必須連署八萬多人,但網站公佈連署人數累計卻停留在一個月前舊資料,僅有
七百人。如果連這樣簡單的網頁更新工作都不願做好,何必宣稱什麼千秋和平大業?

我不是要比賽誰做得多,做不做社運都無所謂,畢竟它只是少數人企圖改變多數人的一種活
動。我只是想說,為什麼言行不能平實一點,切實做好那些能力所及的工作就好?何必好高
騖遠唱高調?動不動就是大連署、大運動,大願景、大論述。

話語總是可以講得動聽,但人們的熱情和信任,經得起幾次唬弄?台灣社運界老怪罪民眾冷 漠,但人們的冷漠總是其來有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